和所有人一样,我最初知道的蒙特梭利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渐渐地知道了越来越多非正史记载故事,我了解到一个让我叹服的女性,更准确地说,我认识到了一个伟大的人,而不能用性别去描绘她。
她生就与众不同,三岁的她已经看得出是一个孩子王,已经能洞察小伙伴的需求。出身贵族的这位美丽少女,并没有上演如小说般风花雪月的青春,或上世纪淑女的悲歌,而是在身为名嫒的母亲的力鼎下,走进了只有男人才可以选择的大学。 做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学生,她似乎并没有满意这个结果。一次街边的偶遇病人,让她深感学医才是她寻求的方向,然而这一决定让她面临更大的世俗挑战,因为医学院在当时的意大利是女人的禁区。贵族的身份让她再一次获特权进入了男人的领地。在这里,我不得不向她的父母致敬,因为他们要和女儿共同面对世俗的目光。然而即使她获准进入医学院学习,确并示获准和其它男生共同上解剖课程。于是在弥满着福尔马林一个个夜晚,她独自握着解剖刀面对冰冷的尸体,香烟是她唯一的伙伴。 和所有的女人一样,情到深处,她也会义无反顾。然而这一次让今天的我也无法理解的是,她居然和他约定终生不婚?!他结婚了,新娘不是她。她生下了他们的孩子,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地方。 情感的小小插曲并没有改变她人生的主旋律。对智障儿童教育的研究,让她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正常儿童的早期教育,开始探索人类教育的极地,直至终老。墨索里尼的禁令,集中营的禁锢都不曾停止过她的研究,而她也从未停留在自己已经获得观察结果上,而是不断地实践、总结、修正。 如果我们把她称为教育家,则局限了她一生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她不仅发现了孩子童年的秘密,更是为工业化社会中处于底层的女性劳工争取权益。 纵观她的一生,正是这样一位女性,前瞻人类社会的未来,倾注毕生热情与执着,探索人类的教育,生命的教育之路。而她却不希望世人以她的名字命名这种教育方法,她谦虚地认为她只是透过观察发现了生命成长的自然法则,而不是创造了这个法则。她希望世人能参循这个法则,实践出有自己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当地方法,这正是原理无国界,文化有特色,循规蹈矩地照抄教学方法并不会建设出一个有生命的蒙特梭利教室,所以拥用昂贵的教具和完整的课程计划并不能代表这里会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完备教室。上个世纪的第一间教室没有完整的教具,没有受过培训的教师,却成为世纪的经典。 更让人倍感欣慰的是,她的追随者史待纳也走出了一条华德福灵性教育之路。今天的中国,迎来了第一批拥有AMI教育资质的教师,这群新生力量将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蒙台梭利教育之路还是一个有待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编辑者:南通家教网(www.ntqhjj.com)